
二里头文化,中国青铜时代文化。因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遗址得名。主要分布在河南省中西部和山西省南部汾水下游。初名“洛达庙类型”,1959年后改用现名。分为早晚接续的4期。包括豫西的二里头和晋南的东下冯两个类型。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农具有石铲、石镰、蚌镰和木质的耒、耜等。也饲养猪、狗、羊、牛等家畜。农业已能提供较多的剩余产品用于酿酒,故墓中多以酒器随葬。手工业已经同农业分离,有铸铜、制陶、琢玉、制骨及土木建筑等行业。铸铜工艺达到一定水平,铸范有陶、石两种,兵器和工具用单范铸造,爵、铃等用复合范。治玉工艺水平很高,琮、圭、钺及柄形饰等修治光滑,雕镂精致,以200多块绿松石镶嵌而成的兽面铜牌为中国已知的最早的镶玉铜制品。

居址包括半地穴式、地面式、窑洞式几种,二里头遗址的两座大型宫殿址建在夯土台基上,均由堂、庑、庭、门等单体建筑组成,布局严谨,主次分明,是迄今为止所知中国最早的宫殿建筑。居址附近有灰坑、窖穴、水井等遗迹,有些还有手工业作坊址。小型墓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随葬鼎、罐、三足盘、盆等实用陶器,以及贝、玉制品和小型青铜器,其墓主为平民。中型墓极少,尚未发现与宫殿遗址相衬的大型陵墓。一些无墓圹的人骨遗骸,或俯身、或身首异处,或有捆缚斩割痕,当是社会地位低下者的埋葬。一些陶器上有刻画符号,其中有的是原始文字。
色差仪 http://www.frucolo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