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者,看也;读:看着文字准确的念出来。
(撰写本文的目的主要针对农村的小学生家庭,所以粗鄙之处,希望读者们不要深究。)
随着新时代教学大纲的改革更新,课内外阅读这方面已经提高了要求,素质测试时,占分比例更高了;当然,阅读并不是全为了应对考试,而是拓宽知识面、丰富学识、积累好词好句,从而逐步增强理解能力。因此,培养低段学生的阅读习惯尤为重要,下面几点建议希望对各位家长有所帮助。

一是选“好”书。这里的“好”是指适合学情和年龄段。一、二年级的学生知识储备较少,认识的字不多。因此可选择注有拼音和有图画的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童话等趣味性读物,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也能感知一些道理。“好”另一层意思就是要购买正版书籍,印刷质量好,油墨相对不太会对学生身体造成坏的影响;盗版的书籍错误多,黑心盗版商为了利益最大化,纸张、油墨使用大多是不达标的。

二是时间“控制”。6、7岁的孩子自制力肯定是不强的,也为了保护学生的视力,建议每天半小时左右的有效阅读。一年级的小朋友建议采取“家长读,孩子听”的方式,一定要注意尽量读准字音,带入故事角色、声情并茂,以达到讲得生动有趣,从而吸引孩子好奇心、主动投入的效果。二年级时,学生已经掌握了汉字拼音,汉字也有了一定积累,可逐步引导孩子自己阅读,重点在“读”,并适时纠正读错的字,读完故事后,让孩子试着用自己的话,简略的说一说,并予以点评。一方面能锻炼普通话,另一方面也能训练口语表达能力。

三是持续性。任何习惯都不可能是一朝一夕能养成,都必须做到坚持。一天读懂一篇文章,一年是量变,十年就是质变。小学阶段,不管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粉嫩公主燕窝酒酿蛋 http://fngzy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