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满足了购物需求,一方实现了脱贫目标。“消费扶贫”模式的出现,让扶贫不再仅是政府的责任,更成了全社会主动参与的市场行为,达成“双赢”局面。截至2019年上半年,北京市已经销售河北、内蒙等受帮扶地区农副产品约30亿元,直接或间接带动10万名贫困人口。
广铺消费阵地16区均设消费扶贫分中心
走进南三环草桥南侧首农双创中心大厦,首先看到“购买一份扶贫产品,奉献一片首都爱心”的条幅。今年年初,坐落于此的北京消费扶贫产业双创中心正式开门。
青海玉树的牦牛肉黑枸杞、西藏的藏香藏蜜、内蒙古的牛羊肉、河南的野生猕猴桃酒……北京扶贫协作7省区89个县级地区的2000多种原生态优质特色产品在这里销售,形成了一个365天“永不落幕”的扶贫产品展销会。去年毕业的藏族小伙儿次旦罗布享受了扶贫政策,选择自主创业,他把文创产品带到双创中心,藏族本土特色的杯子、袋子被许多北京市民“收入囊中”。据了解,双创中心所有产品全部保证受援地区直供,为了方便市民购买扶贫产品,还在北京16区建设了分中心,建行善融商城线上扶贫特色馆也同步启用。
“近年来北京市充分发挥首都市场优势,加大消费扶贫力度,成立扶贫消费中心,就是北京市以首善标准深入探索消费扶贫模式的尝试。”北京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据初步统计,消费扶贫中心线上线下入驻企业能直接或间接带动受援地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近10万人脱贫致富,为北京争创全国消费扶贫示范城市奠定基础。”
引导全员参与市场机制构筑消费扶贫线
区别于传统扶贫模式,消费扶贫不仅有政府力量,也有市场机制。北京市新发地、石门、岳各庄等北京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首农集团、首创集团、华远集团等国有企业都走进了消费扶贫这盘大棋中。通过扶贫产品进机关、进商超、进学校、进医院、进社区、进企业、进军营等“七进”消费扶贫活动,各行各业的消费者实现了广泛参与。
刘燕酿制 http://fngzy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