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悠悠,《仅三天可见》终于播到了第四期。
新一期节目的镜头对准了袁弘。这个曾贯穿90后整个青春的古偶男神,如今留着一头半长不长的头发,胡茬看起来有些邋遢。好在一举一动还可以看出些年轻时候的淡然低调,只不过聊的话题,更多的从年少轻狂,变成了家庭与生活。
有人形容这一期的《仅三天可见》像一部宜人的电影,舒服、温柔、自在、洒脱,这些形容不仅仅在于袁弘本人,更是这期节目给人的最直观感受。

但如果仔细思踌,或许不难发现,其实整期节目下来,观点的输出密度并没有丝毫的减少,甚至不乏一些足以让八卦爱好者血热沸腾的“陷阱”。
“你羡慕胡歌吗?”
“下辈子,你还会娶张歆艺吗?”
“害怕被贴标签吗?”
问题足够尖锐,但当三天的如影随形过去,再经主持人姜思达之口所问出的问题,似乎都失去了棱角,变成了朋友间再平常不过的坦白局,以一种合理而震撼的方式,诉说着光鲜亮丽的背后。

同样的感受似乎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其他地访谈节目中。从每晚九点半登门拜访受访者的《今夜九点半》,到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探讨着时代困惑的《十三邀》,再到关注平凡,寻找后来的《豫见后来》……快节奏的时代,访谈综艺们,似乎纷纷选择了慢下来。
时代的轮回中,消失无处不在,新生也在与之而来。三年前,《超级访问》停播,似乎像是一个时代的落幕。但主持人李静依旧笃定,“未来谈话节目还会大行其道。”
这是一个准确的预言,只不过,翻山越岭之后,访谈类综艺回归的方式,不再相同。
从单维度到多混搭
“构建和还原社交场景,深入嘉宾工作与生活”,这是《仅三天可见》的介绍语中的第一句话。
宣传听起来噱头十足,节目的核心也的确是别出一格。不同于室内访谈的正式与限制,《仅三天可见》恰如起名,在三天不离不弃的跟拍与参与中,摆脱明星八卦的浅层刺激,以一种更自由也更自在的情感支点,将访谈对象的生活、工作的日常状态娓娓道来。
在新一期节目中,姜思达跟随着袁弘回家,和袁弘的父母一起,像是再普通不过的朋友一样,吃饭喝酒聊过去。谈到兴奋时,两人鼓掌大笑,镜头从门外照过去,似乎很难用单纯的访谈节目来定位它。

事实上,如果以更客观的视角来看,如今的访谈节目,的确很难被单纯的定义为某一类。在《仅三天可见》前的标签,是“明星社交实验节目”;丁丁张的《送一百位女孩回家》打造的是都市女性情感观察秀;《豫见后来》的定位,是全新的纪录式访谈节目……
behance http://www.bigbigwo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