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逼孩子练琴,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应该怎么“逼”?
转小提琴吧
很多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面,都会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就单单拿拉小提琴这件事来说,很多家长的做法都是,拉得好了,就大加赞赏,拉得不好,就打骂!那么对于孩子来说,拉琴这件本来极具艺术且美好的事情,就变成了一种折磨了!
很多父母都在反映一个问题,、孩子刚刚开始学琴的时候,表现得方方面面都很好!但是随着难度增大,我发现孩子越来越不喜欢练琴了。有时候叫她练琴,就找各种理由推脱,即使开始练习上,也找各种理由,喝水,上厕所。几乎没有哪个孩子是没有被打骂过的!那到底用什么办法,才能让孩子坚持下去!

在幼儿教育心理学中,压力可以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适量的,可预期的,并且有模式化的压力。一种是过度的,不可预期的,有创伤可能性的压力(包括在父母严厉教育或体罚下人为造成的压力)。
第一种压力的确对人类的发展是有益的。比如说,一个小孩要学会一个新词汇时,大脑需要被反复刺激产生出对应的“突触连接”才能使其获得对这一词汇的记忆。而这个时候,脑皮层上感到的适度的压力,有助于大脑对这一词汇的“突触连接”进行强化,从而使得对这一词汇的记忆更加精准深刻。所以说,适度的,可预期的,形成了模式化的压力是有益于大脑思维活动的。
然而,第二种压力却往往有可能对孩子的大脑造成“创伤性”的危害。心理学家西蒙·莱文曾经在幼鼠身上做过一个关于这种压力反应的实验。他发现,幼鼠生命早期体验的过度的,不可预期的压力,就算仅仅是几分钟,也会对幼鼠大脑中的压力反应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的影响。这些幼鼠此后对周围的环境变得异常敏感,就算最细微的环境变化也会使它们焦虑,惊恐,失控。

反思在我们学琴的过程中,这就是为什么孩子到最后不喜欢练琴的原因了,如果父母因为种种原因而打骂孩子,那么就很容易形成过度的,不可预期的,有创伤可能性的压力。
数字插画 http://www.bigbigwo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