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正是播绿好时节,汉阴县平梁镇愚公花椒专业合作社的农民正在忙着栽植花椒。“今秋栽植750亩。加上前两年栽植的1250亩,刚好2000亩。”合作社负责人曾兆敏指着对面梯田上成片的花椒林说,“土地、林地都是从太行村和周边村的农民手里流转来的,每年租金就要向农户支付近15万元。政府有补偿,市场前景好,我们有信心把产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近年来,汉阴县以“生态产业扶贫、生态补偿惠民”为主线,在林业产业、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补偿等项目上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走出了一条既要“青山绿水”又要“金山银山”的生态扶贫新路子。特色林果,撑起产业扶贫半边天
今年,汉阴县漩涡镇塔岭村贫困户韩明美栽植了7亩拐枣,林下套种了绿豆、芝麻等矮秆作物。“种庄稼收入一点儿也不受影响,栽拐枣政府还给补贴。以后树长大挂果了,我也不种庄稼了,像我这个年龄,栽拐枣最适合。”今年62岁的韩明美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据该村第一书记吴斌介绍,在生态扶贫政策的引导下,全村1000多亩山地全部栽上了花椒和拐枣,加上2019年秋要发展的茶园,覆盖了全村所有的贫困户。经过县农业、林业部门的技术指导和合作社的示范带动,村民们现在个个是特色林果种植专家,大家都盼望着依靠林业产业脱贫摘帽奔小康。

塔岭村并非汉阴县栽植核桃的样板村,像这样的村在该县比比皆是。脱贫攻坚开展以来,汉阴县77个脱贫重点村把核桃、茶叶、蚕桑、拐枣、脆李产业作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项主导产业,按照“林果为主、多业并举”的发展思路,为贫困户量身定制了“产业精准扶贫措施”。
behance http://www.bigbigwo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