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和孩子之间发生的事情,让我领悟了一个道理:教育孩子像治水,可疏不可堵。
小熙是我的儿子,他的表现很好,基本上每天放学能够主动的完成任务,在我妻子的眼里,他可能已经很好了,妻子虽然是一线教师,但大多数都在帮别人的孩子辅导了课程,我家孩子顾不上。而且带班的老师大都顾着三四十的学生,古人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而且他的这个"道"只是管理学生在学习成绩上的大大提高,其它一些,教育方面的细支末叶,很少涉及。

但是对我来说,教育含盖着诸多的方面,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性格形成,人际关系、学业水平等。所以我在教育上经常显得很焦虑。
刚才孩子在玩耍的时候,我正在写头条号的前一篇文章,看到儿子玩了好长时间,也没有一个正经的事情可干,何况他的素质积累必须得经过一个积累的过程,(其实天天有,只是今天星期六,让儿子尽可能的放松一下,)于是我就要求他去看一会书,然后睡觉,因为必须养成睡前阅读的良好习惯,而且还得有一个充足的睡眠。但是当孩子玩兴未尽的时候,妻子将书递给了儿子,儿子边一边玩耍一边读书,很是不认真。 我和妻子达成的共识是,当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有一个良好的专注力。
而妻子这个时候,就大声的喝斥他:"你别在看书的时候老是摆弄东西。真不听话"。这个时候孩子突然间,拿着书本,默默的站在那里不说话,眼睛也不转了,没有了一点活力,我知道我家孩子知道我们很爱他,受不得这种形式的大声断叫喝! 当出现了这种情况的时候,读书肯定已经泡汤了,他已经不能在这个时候,很欣然的接受读书这个事情了。因为他的内心受伤了。

小孩子的内心是极其脆弱和敏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