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莉在柑橘果园疏果。 资料图片
丰收的季节,柑橘飘香,双桂镇过桥村的柑橘园里一片忙碌景象,村民忙着采果。
一个月前,罗莉回了一趟四川省蒲江县老家,她从家乡请来10多名技术人员,专门指导村民采果。“每天有200多人在橘园干活儿。”罗莉说。
“伺候果树就像培育孩子一样,不能有半点疏忽。”看似普通的道理,却是罗莉这些年来守着果树“熬”出来的心得。
1999年,罗莉从四川蒲江中专毕业,前往广东佛山打工,在一家电子厂做管理员,每月收入3500元左右。2005年5月,她回家结婚后,发现很多村民都选择留在家乡发展柑橘、猕猴桃、茶叶等产业,并且都挣了钱。于是,她决定不再外出打工。
当年,罗莉和丈夫流转土地31亩,种植柑橘13亩、猕猴桃18亩。开始两年,因柑橘和猕猴桃市场价格低,不赚反亏。后来,市场价格持续上涨,2014年,31亩柑橘园和猕猴桃园实现销售收入70多万元,获得纯利润35万元。
当年,罗莉有了扩大种植规模的想法。她了解到,重庆忠县的柑橘种植面积大,很多老乡都到忠县承包了柑橘果园。
2014年,经过深思熟虑,罗莉与蒲江县果农沈月霞、唐英、杨顺平一起,开车6个多小时来到双桂镇考察。该镇政府工作人员将他们带到过桥村、九龙村、双桂村的柑橘园实地查看。这些柑橘树不仅树龄长、树冠大,而且已结果三四年,有利于柑橘品种高换。罗莉等4名合伙人当即与各村分别签订柑橘承包协议。
“我们一共承包了1360亩柑橘果园。”罗莉说,以前的柑橘品种全部是哈姆林,主要用于榨汁,不利于进入市场销售,必须全部高换。由于柑橘品种高换是个技术活儿,当地村民都不会,她只好从老家请来40多人,用40天时间将老品种全部高换成春见。同时,他们在忠县注册成立忠县春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作为技术负责人,罗莉在向技术人员取经的基础上,订阅了大量柑橘栽培技术杂志,边学边干,白天泡在果园里,晚上挑灯夜读,不懂的地方就打电话请教有关技术人员。除了对柑橘品种进行高换,罗莉还实施伐密改稀、抽槽换土、改良土壤等,确保果品品质。
2016年,高换后的柑橘树开花结果。2017年产果5万多公斤,实现销售收入40多万元。2018年产果30多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300多万元。
“农业是个投资大、见效慢的产业,如果没有足够耐心,是不会有收获的。”罗莉说,他们总投入600多万元,直到今年1月才回本。
柑橘果园常年用工50人左右,疏果时需要200多人。开始两年,因本地村民很多工序都不会,每人每天工资50元。从2017年起,因村民工作效率不断提高,每人每天工资涨到60元。仅劳务工资一项,罗莉每年要支出100万元。
九龙村九组贫困户何玉旬一直在柑橘果园务工,每年收入1.3万元。像何玉旬一样,每天在柑橘果园打工的贫困户有13名。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