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在涉农部门工作,曾两次扶贫驻村,都是山区深度贫困村。住过农村的老屋、吃过老乡的粗茶淡饭、有过深入的交往。可以说我对他们的诉求十分了解,他们诉求最直接朴素。有几点感悟。

一是他们最善良真诚。我们两人一个组,住在了一位大哥家里。他也是一位贫困户,相对于情况好些。儿子在县城给人开车,老伴也下去看孙子。平时,家中就他自己。暑假有人来大山里玩,就给人们做点农家饭赚点零花钱。他每天起的很早,早上熬粥、中午烙饼、地里种的菜或煮或炒,晚上一般吃中午剩下的饭。他的邻居是一个老太,老伴去世,儿子残疾又有点痴呆。这位大哥就一直照顾他娘儿俩个,我问他:这么多年,这娘俩都由你照看?他说没办法,他们实在是可怜。乡政府也给他们点补助,但他们却不是低保护。因为他们最弱没有给其他人来往过,人际关系差,低保户需要公示,投票他们得票少。像他们这样的村里也就是两三户,后来没有经过公示,缺少一些环节给他们办了低保,村书记还被批了。

二是他们特别想致富。村里除了老人就是孩子以及病人、残疾人。凡是有些劳动能力的都出去打工了。前些年管的松,村里年轻人靠山吃山。挖一些矿石卖钱,现在不让干了。有人养过羊、鸡,种过果树因为没有经验与技术还有鸡瘟大都赔了。村里人谁也不敢再养了,都外出卖苦力修工了。现在扶贫给一些项目都需要二三年才见效益,为了生活只能去打工。年轻人一回来了就商量、找机会去寻找赚钱的路。困扰他们的是启动资金与他们实际相吻合的项目。
室内设计联盟 http://www.bigbigwo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