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我参加了研究生入学考试,虽然十多年过去了,可是当时在考场上的经历却历历在目,依然那么清晰。
第二场考数学,刚发下来试卷的时候发现很多题很熟悉,心中暗喜,以为这次可以考个高分了。可是,慢慢就不对劲了。填空和选择还算顺利,可是后面的大题遇到了麻烦。每一道大题看似会做,就是做不出最终答案。
就像在森林里迷失了方向,好不容易找到一条路,走着走着却发现路消失了。
当时就慌了,心想做不出来就换下一道题吧。可是,下一道题还是这样,明明知道计算方法,要么做不出来,要么算出来的答案心里没底,不知道正确与否,往日的自信此刻已经全然不见。
此时,心态接近崩溃的边缘,有那么几分钟确实想放弃的。

我明白,如果现在放弃就没有任何希望,一年多的努力付之东流。如果不放弃,说不定还有一线希望。我告诉自己,这时候需要的是冷静。我放下笔,闭上眼,做了几个深呼吸。心态慢慢平静下来,从头到尾把试卷看了一遍,计算了一下自己有把握的题。满分150的题,自己有把握的只有90分,崩溃的心情在一次涌上心头。
是丢帅保卒,还是丢卒保帅?我面临着一个选择。
因为剩下的时间不多了,我知道这样死磕这些大题是没有用的,不如接受现实,把会的题保证都做对,不会的能写多少就写多少吧。我又检查了一遍已经做出的题目,保证这部分不会失分。
这个过程完成后离交卷还有些时间,这时候心里多少有点底了。然后,开始处理之前的难题,这时候心里比原来平静了,思路也更清晰,解题过程也更顺畅了。
最终考试成绩出来,这门课考了105分,总分340分顺利通过考试,庆幸当时坚持下来没有放弃。
考试不仅仅是给我带来学历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收获的教训和经验。十几年过去了,这些经验一直影响着我。下面我把当时复习考研科目时的方法和策略,以及在考研过程中收获的经验和教训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一点点的启示。

1、学习时,不同的课程制定不同的学习策略、最大化的提高学习效率
考研一共有5门科目,数学、英语、政治和两门专业课。每个人的基础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不能把所有的时间平均分配到这5门课上,而是根据自己的特点区分优势和劣势科目,分配不同的时间,最大化的提高学习的效率。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二八定律”,意思是说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比如20%的人占有80%的财富,20%的产品或者客户带来80%的销售额。
在学习上也存在“二八定律”。比如,在某个科目上化了80%的时间,可能只能获取20%的收益。反过来说,在某个科目上只花了20%的时间,却获得了80%的收益。因此,在制定学习策略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参考“二八定律”。

(1)对于劣势科目,短期内一般很难有很大的提高,对于这样科目,我的策略是首先要保证达到最低分数线,在这基础上再多拿分
深圳seo优化 https://www.seo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