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应天门的历史可以追溯至隋朝隋炀帝年间。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朝的洛阳宫城紫薇城正式开始兴建。紫薇城的正南门最初并不是叫做“应天门”,而是在当时被称为“则天门”。则天门是一座呈现“凹”字形的巨大建筑群,它主要组成部分是由门楼、垛楼、东西阙楼以及下面四周廊屋,它们相互之间连为一体。

应天门插图
则天门在隋唐皇室举行重要仪式的主要场所
则天门在隋朝时期作为隋朝皇宫的正南门,它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当时朝廷重要的大事基本上都在则天门上举行,例如新皇登基、改元、大赦、接见外宾、举行宴会等,这个重要的皇室习惯一直被沿用至北宋年间。
到了唐代神龙元年(武则天和唐中宗使用的年号),为了避武则天的名讳而把则天门改称应天门,也叫五凤楼。据历史记载,公元690年,67岁高龄的武则天自立为皇帝,弃用国号“唐”,改国号为“周”,定都城在洛阳,并把洛阳称为“神都”,史称“武周”。

神都洛阳
黑色网站 http://www.bigbigwo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