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消费升级,不仅体现在“吃”的多元化,也反映在不断成熟的观念中。“轻食”“健康”“低脂”成为当下餐饮的关键词。 对标新理念,传统养殖有了新方向。过去腥荤油腻的肉食,如今走出了“高营养、高颜值、匠心派、文艺范”路子。鸡在山间跑,肉质鲜嫩脂肪低 初冬的茶陵严塘镇猷竹村,草木依旧茂盛。 只听一声哨声响起,寂静的山林有了响动。林子里、山丘上、草塘边,一只只跑山鸡闻声而动,从四面八方飞来抢食。 “这些鸡体格精壮,其脂肪只有普通鸡的五分之一,而蛋白质含量是普通鸡肉的5倍。”湖南柏花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飞岳介绍。

王飞岳口中的鸡,名叫“太空鸡”, 为黄羽乌骨鸡品种。传说最初的鸡蛋上过太空,故而得名。 猷竹村林业资源丰富。太空鸡散养在山林间,以山间虫草、药材、青菜为食,因此其肉质细实鲜嫩,口感极好。 “鸡皮泛青,无论是清炖还是小炒,滋味都很鲜美,而且炖出来的鸡汤不油不腻,香醇美味。”王飞岳介绍,正因如此,不少大型企业都与他们签订了认购协议,中车、京东都在此列。 这鸡还是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法宝”。猷竹村村民谭新华因为肾积水做不了重体力活,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4月,经驻村帮扶工作队牵线搭桥,谭新华引入5000只‘“太空鸡’”到他的养殖基地,“一只鸡能卖168元,柏花还与我签订了保底回收价。”谭新华底气十足。虾在稻中游,体格硕大营养足 虾在稻中游,稻在水中长——这一动一静的灵动美景,出现在茶陵腰潞镇枧田村稻虾套养产业基地。 近年来,小龙虾受到食客们的喜爱,成为美食届的爆款。枧田村瞄准机遇,将原先的农田做成立体式养殖,两季虾一季稻,农田的利用率大幅提高。

镜头切回到8月中旬,龙虾丰收季节。枧田村玉皇洲龙虾生态养殖体验基地,三四伙人齐心协力提起了放在田垄里的地笼网,网里的小龙虾就“哗哗”地倒了出来,一网有十几斤,一下子就完成了三四张网,收获了满满一大框小龙虾。 这些小龙虾屁股大钳子小,体格硕大,一个就有二三两。“小龙虾在稻田里活动,为稻田除草、松土,小龙虾的排泄物还是稻子的天然肥料;稻子则为小龙虾提供食物,并遮阴、避害。”基地负责人吴木华介绍,稻虾“合作”,优势互补,养出来的小龙虾不仅通体干净,几乎无沙,而且肉质嫩滑细致,吃起来十分鲜香。 长期以来,枧田村百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以传统的水稻耕种为生。稻虾套养的模式,改变了村里产业旧貌,带来了脱贫新气象。 “稻虾套养试点的第一年,龙虾卖了四次,每次几百斤。几乎一上市,便被抢购一空。”基地负责人说,不少城里人开车一百多公里特意从城里来此,钓虾赏荷,观光游玩,“明年我们准备把养殖规模扩大到150亩,将产业进一步做大。”猪在牧场养,口感敦实味道好 11月26日,庐山路“龙华上品”专卖店,前来购买的市民络绎不绝。市民陈女士推着买菜车,在肉台上选购,“这个肉炒起来特别香,我儿子爱吃。”
天津印刷厂DM单设计宣传单制作彩页印刷海报派发单页 https://tj.58.com/yinshua/26189172046151x.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