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福州小吃,真是让人遗憾。
虽的确不如某些地区小吃拥有全国范围的杀伤力,但做到区域内或群体间受欢迎其实也不难,再不济也要做到让食客对福州小吃有个基本认知,叫的对名字也是一种安慰嘛。
不客气的说,福州的旅游宣传部门这么多年就没点成绩出来。宣传工作要做的嘛,闽菜有地位没名气,小吃有特色没宣传,全城连个上规模的本地小吃街都找不到,新开的达明路美食街真不算,相当于在东街口硬塞了个学生街,卖着老套的夜市食品。我现在都干脆建议外地朋友随便找小店尝试,反倒会有更真实的体验。
当然,福州小吃有些外地人是吃不习惯,但这跟名气其实没太大关联,有些小吃也有走出去的潜力。
福州有两款非常有名的馄饨类小吃,一为扁肉二为肉燕,但说真的很多外地游客叫不对名字。虽说外观上是挺类似,但其实口感差别极大,二者在人民生活中的定位也不尽相同,给大伙简单聊聊。肉燕
肉燕也叫扁肉燕,也是很多人误称其为扁肉的原因。事实上就福州区域,“扁肉燕”这种叫法在民间很少见,大家通常都是以单字“燕”来称呼这道美食。

图片来自网络。表皮脆韧度肉燕可见,汤底加了紫菜,像是福清人的吃法。
在福州,肉燕在文化/民俗方面的意义要大过料理本身。换句话说,肉燕并非一个日常食品,你在福州街头也会发现,肉燕店出现的频次远低于扁肉店。
虽然都是皮包肉,但肉燕不是馄饨,区别就在那张皮上。燕皮原料为猪肉与薯粉,通过捶打压制将二者混合为薄片。听起来简单,但做起来不说费力,原料程序上都有讲究,因此水准参差不齐,各家都自有拥趸。市场售卖的燕皮分干鲜两种,鲜燕皮带肉粉色,皮软而韧,可直接裹馅包制;干燕皮为纯白色,皮脆如纸,需回软方可使用。二者的区别在于保藏时间,鲜燕皮建议-18冷冻保存,干燕皮则可常温避光保存。

干燕皮易碎,老传统是用油纸包着,比较考验手法,不适合新手

冰箱里急冻的鲜燕皮,肉粉色依稀可见
behance http://www.bigbigwork.com/